镌刻在心灵的校训:“为做人而学习”
——老版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重视教育学生做人纪实
(本文刊载在2015年4月26日《新民晚报》A16版)
上海市嘉定区胜辛北路1661号。
2003年12月9日,筹建中的老版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正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开工奠基仪式。铿锵有力的汽鎚声,敲响了他们奔赴征程的战鼓。典礼结束后,董事长邹荣祥带领创业者凝视着校门外“胜辛北路”的路牌,不禁相视而笑,若有所思:这是天意还是巧合?是否暗示在这里创业,胜利定可预期,但会备尝艰辛?弹指之间,天华学院正式建校已经十年。他们矢志不渝,奋力拼搏,终于在上海的民办高校中声誉鹊起。回首往事,天华人感慨连连:办学育人应有梦,一路艰辛一路歌!
(学生参观文化长廊,聆听国学宣讲员的讲解)
(班助理带领大一学生早自习上朗读)
(学校副辅导员在学生宿舍进行内务整理示范教学)
阳春三月,记者走进了天华校园,首先映入眼帘的,是一面矗立在绿树葱茏之中的红色校训墙,“为做人而学习”六个大字格外醒目。它记录了天华学院十年教书育人的坚定理念和筚路蓝缕的一路艰辛,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育人有硬招
做人须有规范约束
2014年11月21日,天华学院举办一年一度的家长活动日。这是学校开放办学,接受社会监督,让家长实地体验学生生活,实行家校互动的重要举措。孩子远离父母在大学读书,学习自觉性如何?宿舍环境是否卫生整洁?晚间能否按时就寝,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?天华老师们在培养学生会学习、会做事、会做人上有什么硬招?60多位学生家长代表带着一串串问号,从四面八方齐聚天华考察,期盼获得理想而放心的答案。
清晨,家长们先后来到2014级学前教育1、2、3班和2014级数字媒体1、2、3班的教室,辅导员们正在指导学生自修英语。教室黑板上挂着一排贴有学号的手机收纳袋,早晚自习期间,学生都必须把手机存放在袋中。老师们严格要求、用心良苦,同学们神情专注、毫不懈怠,如此场景给家长留下深刻印象。这就是规训。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;没有严格,谈何大爱!
上课时间段,家长们悄然走进孩子宿舍。只见地面整洁、被子方正,牙刷杯子甚至连鞋子都摆放整齐,家长们无比惊喜。其实,全校1822间宿舍,走进任何一间,基本都能做到窗明几净。
华灯初上,家长们看到校园里活跃着一群忙碌的身影,挨个检查宿舍,清点人数,确保安全。如发现学生不在学校,立即追查去向,要求其即刻返校。他们是天华特有的副辅导员。虽然有的学生会觉得这样做似乎不近人情,但学校的这些硬性规定,其出发点正是将集体的安全置于个人的所谓自由之上,把家长的重托,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。晚上十点半,当熄灯音乐响起时,所有宿舍大灯全部关闭。家长们不由得感叹:“孩子按时就寝,在家里是难以想象的,但在天华做到了,这真是煞费苦心的严与爱啊!”
2011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王慧珺的父亲王国斌,三年前的一天早晨,在校园散步。当他看到自己的女儿手拿书本,匆匆赶往教室,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早自习时,当即赋诗一首:“春眠难觉晓,学子竞起早。校园读书声,声声伴啼鸟。美妙似天籁,赏心更悦耳。送女考天华,报李胜投桃!”他还将这首诗制作成精美的条幅,送给了天华学院。四年寒窗,终结硕果。盐城市格林幼儿园是江苏省最好的幼儿园之一,今年3月公开招聘教师,160名应聘者竞争15个名额,其中不乏来自国内名牌高校的毕业生。王慧珺最终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成功应聘,比第一名仅差1.7分。望着女儿手中的录用通知书,王国斌感慨万千:女儿如此优秀,天华功不可没。
这一切都源于天华学院创新学生管理模式。2006年12月以来,天华学院建立了两支辅导员队伍,一支是有研究生学历的正辅导员队伍,负责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风建设;另一支是由部队优秀退伍士官组成的保卫干事、军训教员兼副辅导员队伍,目前共有30人,负责学生常态化军训,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和阳刚之气。两支队伍在上班时间上无缝对接,工作内容上互相配合,真正使家长感到“游子在外,父母不忧”。
身边有激励
做人须有榜样引导
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,塑造高尚的心灵。为了在日常行为中强化对学生的养成教育,天华学院制定了《关于试行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意见》,把德育学分和专业学分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,从2011年9月开始在全校施行。德育学分包含了学生对学校日常规范的遵守和文明礼仪的养成,以及学校对一切美好行为的倡导和奖励。总分设定为120学分,分为三个部分:其一为境界修养,要求学生阅读规定的经典著作,从中外优秀文化中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;其二为行为自律,主要考察学生在学习、安全、整洁、文明、纪律等方面的行为表现;其三为素质拓展,主要考察学生参与公益服务、实践竞赛及奉献社会等活动。它告诉学生,德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,必须有明确的量化标准。如果德育学分达不到规定要求,就不能毕业。
在实施德育学分制和教育学生做人的实践中,天华学院非常重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,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学生党员、优秀班助理和品学兼优的“天华骄子”。建校十年,学校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806人,发展学生党员1988人。学校党委要求,党员和积极分子分别开展一带二,一带一的结对帮带活动,并定期考核。十年间他们累计帮带了6000多名学生。学校还将已经评选出的4届共85名“天华骄子”的事迹编印成册,把他们的彩色肖像悬挂在校内大道的两旁,作为大家学习的标杆。正是因为身边先进人物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作用,才使天华学子高尚情操的培养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回想起每年的新生接待日,给新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热情似火的“红马甲”——新生班助理。他们是从本专业高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,总能设身处地地帮助新生解答问题。124名2014级新生班助理,帮助了2163名大一新生较快地适应了大学生活。一位来自四川的新生深有感触地说:“我们的学长在学习方法上给我们及时具体的指导,使我们逐步提高了自学能力;在生活习惯养成上带着我们从点滴做起,帮我们纠正不良行为习惯,培养起自立、自律的精神;在人生规划上帮我们认清自己,扬长补短,打牢基础,寻找到内心深处的自信。”
班助理们以学长身份帮助新同学适应新环境,他们的示范与引领是多方面的。他们每天总是提前20分钟到教室,在教学楼开展学风督查,引导学生自觉养成上课的文明行为。家长们开始明白,年轻的天华人为什么能够不断地教育和改变着每一个孩子行为举止。一位毕业生家长这样评价:“天华学院的学生自我管理做得非常深入,我的女儿就是因为做了一年多班助理,提升了团队管理的能力,最后成功地应聘成为一家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。”以班助理为代表的学生榜样,就是引领新生学会做人的具体风向标,体现了天华的特色育人文化。
成长有底蕴
做人须有经典滋养
四年前,天华学院作出了在全校青年干部、辅导员和学生中开展阅读经典的重要决定。学校精心制定阅读计划,统一列出必读篇目,规定学生人人参与,要求老师为人师表。学校还定期举办经典导读讲座,组织交流读书笔记,并通过网络检索和比对进行严格考核。如今,读经典用经典,在天华校园已蔚然成风。
国学院的老师们定期开展经典辅导,至今已举办了一百多场导读讲座。学校还将《诗经》、《论语》、唐诗、宋词等传统经典列入教学计划,作为必修的通识课程。课堂上,国学院的老师身着古朴的唐装或汉服,引经据典,吟诗抚琴,那份学识和优雅常常使学生入迷。翰林国学社是学校拥有百余名成员的金牌社团,社长严倩颖说:“循序而渐进,熟读而精思。我发现自己读经典的同时,认识上在不断升华,思想也日趋成熟。”
天华校园的电子屏上,日夜滚动着内容每周更新一次的经典语录,让人们感受到一股无形的力量渗透到心灵深处。沿着鸟语花香的林间小道,步行至校园南侧的文化长廊,300多米的长廊两边,悬挂着400多条先贤圣哲的名言警句,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。国学院先后为此培训了40余名国学宣讲员。管理学院学生唐红就是其中的一员。她告诉记者,“这几年,学校共有10000多名新生和党校学员在听取我们的讲解中,感悟做人的真谛,接受心灵的洗礼。”
教育学院在辅导员中举行“经典阅读沙龙”,在学生中开展“一品经纶”经典名句评选活动,把优秀读书笔记陈列于教学楼中。工学院党总支举办“悦”读计划,通过纸质书和电子书等多渠道介绍经典书目,举办了20余场辅导员、学生读书交流会。语言文化学院把立德树人的经典佳句翻译成英语、日语、德语,每周以短信形式发给相应专业学生学习。艺术设计学院组织经典绘画比赛,把经典中的人物、场景加上学生的感悟以素描、油画等形式形象展示。学校师生们共同感受到:学校通过正副辅导员的严格约束和班助理的榜样引导,再通过德育学分对阅读经典进行量化考核,收获了“成才必先成人”的硕果。
去年11月,在上海市教委组织的“中国梦·校园美”演讲比赛颁奖典礼上,天华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奖和8个单项奖。学校党委副书记曹云林感言:“腹有诗书气自华。一个不懂经典的人,难免流于肤浅。经典是优秀文化和智慧的沉淀,是取之不尽,用之不竭的宝藏。要求大学生阅读经典,是让他们从心灵上受到深刻启迪,明白做人不是一时的感性冲动,而是长远的理性追求,是一种社会责任的承担。”
国之命,在人心;校之命,在育人。读经典就是与大师对话,学会从中不断吸取智慧。天华人通过十年如一日的努力,形成的书卷之风,必将培育出更多文明儒雅的优秀青年。
(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陈如实)
附:镌刻在心灵的校训:“为做人而学习”————老版新葡萄8883国际官网重视教育学生做人纪实.pdf
新民晚报 ( A16版 ) 2015-04-26 刊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