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校开展辅导员成长工作坊之V:如何快速甄别学生的心理问题

发布者:宣传部发布时间:2023-07-03浏览次数:603

如何了解和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,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,已成为社会及高校关注的问题。6月29日学校开展以“如何快速甄别学生的心理问题”为主题的辅导员成长工作坊,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琼老师与大家做分享。本次活动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李艳艳主持,近20名辅导员踊跃报名参与。

(参加辅导员合影)

首先,周琼老师对心理状态进行了分类。心理状态分为正常与异常,而正常分为健康与不健康,不健康分为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。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从本人评价、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。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,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第三状态,以时间短暂、损害轻微、能自己调整为突出特点。同时周琼老师也详细介绍了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表现特点。

接下来,面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,辅导员应该怎么做?周琼老师建议三步走:首先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三原则(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、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、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);其次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;最后确定工作范围:只提供倾听和陪伴,不负责疗愈。总之要谨言慎行。

最后,周琼老师详细讲解了几种障碍性心理问题类型:焦虑性障碍、抑郁性障碍、恐怖性障碍、强迫性障碍及疑病性障碍。焦虑性障碍主要表现为思绪狭隘、紊乱;长时间过分担忧;情绪急切、过于激动紧张;往往伴随失眠、反复噩梦等。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为:心境恶劣;对事物没有兴趣;人际关系紧张,好像看哪个都不顺眼,缺乏亲情感;自我评价降低,无自我价值感。恐怖性障碍主要表现为赤面恐怖,也就是在众人面前脸红,面部表情惊恐失措,不敢正视对方,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,心理产生紧张不安、心慌、胸闷等症状。强迫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、强迫意向及强迫动作。疑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健康状态过分关注,总是担心自己有病。

活动的最后,周琼老师以一位医生的墓志铭作为本次活动的结语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”对于亚健康人群、一般心理问题,可以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;对于严重心理问题、心理异常者,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。

 

 

| 李艳艳  | 刘锡平  供稿 | 人事处 

返回原图
/